據部分外商反映,近日外棉進口合同違約的情況不斷增多,有的是因為紡織企業(yè)不愿使用配額,導致貿易商因無法清關銷售,在資金壓力陡然上升的情況下主動選擇解除合同;有的則是因為保稅棉、船期外棉的價格較采購合同大幅下挫,個別品種跌幅甚至達到40%-50%,進口企業(yè)無奈情況下寧肯損失10%-20%合同保證金毀約。
某新加坡公司表示,6月份以來該公司已有3000多噸棉花合同違約,主要是國內棉花貿易商,但總的來看,ICE期貨的實盤壓力較大,在全球經濟疲軟的宏觀大背景下或將在60-70美分之間反復振蕩。對于中國企業(yè)而言,違約可能剛剛開始。據一些行業(yè)內人士透露,除了小的棉花進口企業(yè)外,幾家大的貿易商近日也在同外商協(xié)商解除合同或延遲裝運,上海某進出口公司6至8月份有數萬噸印度棉和美棉到港,該公司向國際棉商提出要么解約,要么2013年1月份以后裝運,最終協(xié)商成功延期裝運。一些外商表示,有兩家大型進口企業(yè)因開不出信用證或虧損過大,已主動提出解除合同,已抵港的棉花能否開證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據調查,目前青島、張家港、上海等港口保稅區(qū)存放的皮棉主要是印度棉、美棉和西非棉,高等級澳棉、巴西棉則比較少,雖然110萬噸滑準稅配額(只有80萬噸目前進入市場流通或發(fā)放到棉紡廠手中)如期下發(fā),但由于使用量低,清關量不足,保稅庫倉儲壓力并沒有減輕,面對6、7月份仍有大量的外棉抵港,發(fā)愁的不僅是外商、進口企業(yè)、棉紡廠,還有保稅倉庫。據部分企業(yè)反映,近幾個月保稅庫的收費明顯上升,個別庫達到1.5-2.0元/噸/天,企業(yè)的倉儲壓力大增。對于短期ICE的走向,很多外商表示,因歐債危機仍處于發(fā)酵期,西班牙前途未卜,美國棉區(qū)天氣、生長都比較正常,再加上ICE倉單壓力不容易減輕,中國經濟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除非QE3及全球范圍內的救市措施出現,否則ICE仍將延續(xù)震蕩探底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