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業(yè)部在11月份月報中分析認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產國、消費國和進口國,中國的棉花政策不僅影響著國內棉價,也影響著國際市場和價格。2011/12年度,全球棉花庫存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棉花價格隨之大幅下跌。中國的收儲政策穩(wěn)定住了國內價格,刺激棉花進口需求大幅增加,也使國際棉價長期位于100美分/磅附近。
2012/13年度,中國以更高的價格收儲,在穩(wěn)定國內棉花產量的同時卻導致國內消費量大幅減少,從而使全球棉花庫存進一步增加。庫存增加通常導致國際棉價下跌,但由于中國收儲導致市場供應減少、進口需求增加,因此國際棉價僅出現(xiàn)小幅下跌。雖然目前的進口棉含稅價格和中國國內棉價接近,但未來政府如何管理儲備棉庫存很難預料,而且可能改變當前的價格關系。
11月9日,USDA的利空報告雖與市場預期一致,但并未超出市場的預料,并且在中國政府不限量收儲(傳言有關部門正在調研,對受災較重棉區(qū)五級棉或將納入收儲范圍),由于ICE期貨12月合約跌至70美分附近觸發(fā)中國棉紡織企業(yè)和貿易商采購興趣,加上中國出口數(shù)據(jù)強勁復蘇、經濟現(xiàn)企穩(wěn)跡象,ICE各合約表現(xiàn)出比其它農產品更強的抗跌性。
11月12日,國際市場上詢盤主要來自印度、越南、孟加拉國等棉花消費國,中國買家詢盤清淡,主要以巴西棉、希臘棉和西非、南非棉花為主;孟加拉國及土耳其紡企詢盤集中在即期裝運的棉花上。一些外商表示,由于12月底前可裝運的印度棉、美棉、澳棉已出去很多,擔心無法按期裝運和抵港,因此雖然有些低馬值、低長度或品質不好的外棉仍在以低于80美分/磅報價,但外商大多都不再敢大量接單,而是主要以銷售在港的保稅棉為主。
由于2012年度西非棉收購、加工和運輸較往年遲緩,一些前期簽訂1/2月抵港的合同不得不延長交貨期。某外商表示,因供貨商將非洲棉的裝船、運輸期擴大到60-70天,原本2月中下旬到港的合同無奈只能推到3月中下旬,還要同客戶協(xié)商,有的合同不排除無法執(zhí)行的可能。
此外,由于保稅外棉的報價大多參照兵團棉花拋儲成交價、中國期貨和商品棉電子撮合的成交價,因此12日清關后皮棉和保稅棉的報價均有所下調,部分中國貿易企業(yè)和棉紡廠處于觀望狀態(tài),希望中高等級美棉、印度棉和西非棉的報價跌至80美分/磅以下后再下單,繳納40%全額關稅通關。一些貿易商反映,雖然當前沒有一家海關明確限制外棉全額關稅清關,只要補足相關手續(xù)和費用并不刁難企業(yè),但2013年在國內外棉花價差達到4000-5000元/噸、中國棉花儲備達到700-800萬噸的前提下,保護棉農和棉花產業(yè)將提到首位,能否允許繳納全額關稅清關進口尚存變數(shù),至少不會允許大批量的進入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