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sandy對美國棉區(qū)的影響微乎其微,美棉質量擔憂利多宣告結束。在缺乏新的利多消息支撐的情況下,國際棉花價格追隨偏空基本面下行,美棉指數跌破72.5美分/磅支撐。筆者認為,經濟數據轉好將提振市場信心,近一階段我國國內棉花可流通數量持續(xù)減少,將對棉花構成較強支撐。
經濟出現趨穩(wěn)跡象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11月1日發(fā)布的報告顯示,10月份中國制造業(yè)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2%,重新回到枯榮線之上。分項數據中,9月終值為47.9。生產指數為52.1%,比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增速連續(xù)兩個月加快,顯示制造業(yè)生產出現一定程度復蘇;新訂單指數為50.4%,比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是今年5月以來首次回升至臨界點以上。同日公布的匯豐PMI終值升至49.5,較9月值上升1.6%。其中,新訂單指數終值為51.2,創(chuàng)12個月新高。
分析這兩家機構給出的數據,有個很值得關注的變化是新訂單指數經過兩個月的反彈已回到50%的水平之上,指數的相互驗證表明制造業(yè)訂貨量由降轉升,市場需求已經有所好轉。再結合前期公布的GDP、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利潤等數據,可以認為中國經濟已經趨穩(wěn),未來筑底回升的可能性較大。
國內新棉可流通量階段性減少
筆者對未來一段時間國內市場的供應持中性偏緊的觀點,主要的理由來自于收儲量的持續(xù)增加。截至11月2日,2012年國家棉花臨時收儲累計成交192.45萬噸,占預測產量的27.73%,其中新疆累計成交137.83萬噸,內地累計成交54.62萬噸。雖然收儲成交占總產量的絕對比例并不高,但從生產進度來看,收儲已經實質改善了現階段的棉花供求關系。中國纖維檢驗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2年11月2日,2012棉花年度全國共有1619家棉花加工企業(yè)按照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方案的要求加工棉花并進行公證檢驗,檢驗量達到995.53萬包,225.37萬噸。換句話說,本年度已公檢的新棉已經有85.39%已經進入國家儲備,剩余數量僅為32.92萬噸,考慮到通過檢驗的棉花中有部分還在等待交儲,實際能流入市場的數量非常有限。
政策風險成上行最大阻力
雖然從靜態(tài)數據看,短期基本面有利于價格的上行,但鄭棉實際的走勢依舊疲弱,這主要對拋儲的擔憂壓制了國內棉花期現價格的上行。由于國家曾在9月時低于成本價輪庫100萬噸,使收儲期內拋儲甚至不順價競賣有前例可循,市場近期流傳的“國家將拋出2008年及2011年進口的美棉以緩解紡織企業(yè)用棉難問題”之類消息的可信度變高。
除了拋儲,配額政策的不確定也使得價格的方向充滿變數。從官方數據可知,2012年國家分三次發(fā)放棉花進口配額340萬噸,而根據海關統計,今年前9個月累計進口棉花已達402.94萬噸,同比增加208.64萬噸,其中9月單月進口26.29萬噸。若以四季度每月進口20萬噸推算,2012年將有超過100萬噸棉花無法清關。在拋儲常態(tài)化的預期下,配額政策就顯得非常重要。若繼續(xù)大量發(fā)放配額,市場將很容易被內外盤巨大的價差擊潰,反過來,若2013年度發(fā)放配額數量不多,則價格變動將取決于內外價差的大小。簡單地說,國內外棉花價差擴大,由于直接交40%關稅即可清關的規(guī)則存在,進口棉數量或將維持增長,對國內價格構成壓力。但若國際棉花價格在68美分/磅以上長期波動,國內棉花去庫存的進程將開始,這意味著棉花價格有望在2012/2013年度開始筑底之路。
綜上所述,目前棉花市場最大的問題是政策的不確定性。在隨時可能拋儲的情況下,棉花價格很難走出穩(wěn)定的趨勢性行情。如果不考慮拋儲,棉花市場供求關系正在轉向對多頭有利,年底之前投資者都可考慮逢低買入,19900以上注意止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