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收儲期本月已經開始,這個時候拋儲有點意外。”8日,德州市夏津縣天潤紡織公司董事長田紹慶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在收儲價格高達2.04萬元/噸,收儲即將啟動之際,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下稱“中儲棉”)從3日開始拋儲,且拋售底價為1.85萬元/噸,遠低于收儲價。
“這是一種折中策略。在棉花內外差價高達3500元/噸的情況下,國內棉紡企業(yè)正強烈要求放開棉花配額,增加進口。而國家發(fā)改委又不能放開進口配額,因此采取了拋儲的辦法。但此次拋儲使棉紡企業(yè)受益的同時,也將給棉花收購、加工企業(yè)帶來壓力。”當日,德州市棉花協(xié)會副秘書長馬俊凱向導報記者分析。
中儲棉每噸賠逾三千
國家發(fā)改委日前公告稱,從3日開始出庫銷售部分國家儲備棉,投放方式為在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公開競價,銷售底價為標準級棉花1.85萬元/噸。
為防止倒賣,此次投放限定只能是紡織企業(yè)購買自用,并且每家企業(yè)購買數量不超過1個月的用棉量。在庫點安排上,盡量考慮棉花主銷區(qū)和倉容壓力大的庫點,出庫棉花以中高等級新疆棉為主,以滿足紡織企業(yè)實際需要,并有利于為新年度收儲騰出倉容。
據導報記者統(tǒng)計,3日至7日,中儲棉連續(xù)5日拋售儲備棉,拋售總量達到21.13萬噸,其中成交14.49萬噸,成交比例在54.12%至78.75%之間,累計達68.55%;每日成交均價在18534元/噸至18699元/噸之間。
對于本次拋儲,中儲棉可謂做了賠本買賣。馬俊凱給導報記者算了一筆賬:“中儲棉去年的收儲價格是1.98萬元/噸,資金、庫存等每月成本在200元/噸左右,一年的成本就在2000元/噸以上。因此,儲備棉目前的成本在2.2萬元/噸左右。現(xiàn)在以1.85萬元/噸的價格拋儲,相當于每噸虧損3000元以上。”
但本次拋儲總體受到了紡織企業(yè)的支持。“累計成交比例68.55%,說明棉紡企業(yè)還是有比較大的收購意愿的。特別是本次拋售的主要是中高等級新疆棉,這滿足了很多企業(yè)的需要。”馬俊凱說。
收購加工企業(yè)面臨兩難
但本次拋儲有兩個意外。
首先,拋儲的時間點令人意外。馬俊凱向導報記者分析,拋儲的時間點要么是在棉價不斷上漲之際,要么是市場出現(xiàn)了供給缺口,但現(xiàn)在這兩個條件都不具備。“而且,按照收儲政策,每年9月1日之后,如果市場價格連續(xù)5個交易日低于收儲價格,中儲棉就要啟動收儲。目前市場價格在1.85萬元/噸左右,遠低于2.04萬元/噸的收儲價格,已經觸發(fā)收儲機制,現(xiàn)在拋儲讓人意外。”
此外,本次的拋儲價格為1.85萬元/噸,雖然與市場價格接軌,但在收儲價格達2.04萬元/噸的情況下,這樣的價格也讓人生疑。“這有利于紡織企業(yè),但將給收購加工企業(yè)帶來兩難境地。”馬俊凱分析。
田紹慶表示,“現(xiàn)在國外棉花價格比國內低3500元/噸左右,國內棉紡企業(yè)面臨著巨大的原料成本壓力。在此情況下,國家能以低于去年收儲的價格拋售儲備棉,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棉紡企業(yè)的原料需求。”
但對于收購加工企業(yè)來說,就不是如此了。“收儲即將啟動,棉花收購加工企業(yè)怎么收棉?如果以國家收儲政策所定的價格收棉,在收購加工完成之后,能進入中儲棉的儲備,當然皆大歡喜。但如果在收購加工之后,因不達標等原因不能進入中儲棉的儲備,市場價格又遠低于收儲價,收購加工企業(yè)將面臨很大的壓力。”田紹慶說。
對于目前的多重矛盾,馬俊凱認為“進口配額政策”是重要原因之一。“進口配額制度造成國內外棉花價格巨大差異。為降低國內紡織企業(yè)成本,國家拋售儲備棉,但這又給下游的收購加工企業(yè)帶來了壓力。從長遠來看,取消進口配額,用財政直補棉農是行業(yè)改革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