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碚區(qū)科委支持下,由西南大學彩織研發(fā)課題組承擔的重慶市應用開發(fā)計劃項目彩織技術畫獲得了兩項國家發(fā)明專利。與印染是在整塊布上染色不同,它的每一根紗線都是單獨成色,然后再整體編織而成,保存更久、不易掉色;與十字繡不同,這種紗線的粗細只有十字繡的1/20左右。
遠看是照片近看線織成
“只要用數(shù)碼相機能拍攝出來的照片,就能夠‘轉化’成彩織畫。”西南大學彩織研發(fā)課題組負責人梁列峰教授指著琳瑯滿目的一屋子畫作說。記者看到,這些畫有風景、人物、花鳥類型的,還有翻拍的別人的水墨丹青。離遠看,像一張張巨型的照片掛在墻上,但層次感和立體感更強。湊近仔細觀察,則能看到細密的針腳,原來是由一根根細如頭發(fā)的紗線編織而成。
梁教授說,它與一般的印染技術不同,印染一般是用單一的白色紗線先織好布,再往上面統(tǒng)一著色。而這種彩織技術畫,則是在“織布”的過程中,就把五顏六色的紗線一根根編織進去了,紗線的顏色有2000多種,相當于“布織好了,畫也就作好了”,不用后期著色。因此看上去,色彩更加鮮明、逼真,不易脫色,更易保存。用梁教授的話來說就是“線在色就在”。
最多時4000根針同時運行幾秒就要換次線
梁教授還表示,它與我們平時看到的十字繡也有區(qū)別,彩織技術畫所用的紗線粗細程度只相當于十字繡用線的1/20,而且成本只有十字繡的1/10,,因此看上去更細膩,仿真度更好。
談到它的技術難點,梁教授表示,既在于它的編織環(huán)節(jié),也在于它的編程環(huán)節(jié)。以織布為例,織同一種顏色的布,只需用針拉著同一種顏色的線一排排地運行就可以了。而彩織技術畫的寬度最多可達2米,長度可以無限長,需要的顏色非常多。
當把拍攝的照片存到電腦后,照片上所有的色彩就通過數(shù)據(jù)指令傳輸?shù)骄幙棛C上,一臺編織機最多時有4000根針同時運行,而一幅畫的同一行有可能就有10多種不同顏色的起伏,因此,通過編程,編織機要隨時調(diào)動不同的針穿引不同顏色的線進行編織,有可能一根針在幾秒鐘的時間內(nèi)就要換幾次線,是個很復雜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