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侗族刺繡多用于衣服的襟邊、袖口以及背帶、頭帕、鞋子、圍兜之上,圖案多以花鳥、蟲魚為主,也有祥云、人物、幾何圖形等。而黎平、從江、榕江一帶婦女的纏繡、圈繡,其工藝更是精湛,圖案清新秀美,色彩明朗,與紫黑色衣服相配,極有生氣。主要類型有以下幾種。
背帶,背帶心正中繡八卦狀幾何圖案,四角以四幅直角的三角圖案襯托,四邊鑲長方形圖案,上面多繡雙龍、花鳥、蝴蝶、云角等。其中最有侗族特色的是繡龍背帶,如榕江樂里的絞繡背帶,其背帶上大部分的圖案都是繡的“雙龍戲珠”,華美異常。
花鞋,尖頂船形狀布鞋,鞋面前半部正中繡銅線魚眼狀圖案,側面多繡雙龍戲珠、魚龍戲水等圖案,整個花鞋像一艘航海的魚狀寶船。最精美的花鞋莫屬黎平肇興侗寨的姑娘踩歌堂時穿的繡花勾尖花鞋。
闌干,是侗族用來裝飾侗服的飾品,它起到裝飾品的作用,主要用于衣服袖口,襟邊及褲腳、圍兜上,有云角、方塊、八角、螃蟹、蝴蝶等圖案,這些花草蟲魚圖案都是對稱的,且極富夸張的藝術浪漫性,如螃蟹圖案是一種對稱的梅花狀花紋,看上去既似梅花,又像螃蟹圖案,是一種對稱的梅花狀花紋。闌干是南部侗族姑娘時常佩戴的飾品,一般婦女是不佩戴闌干的,只有尚未出嫁的姑娘才穿戴用的,且用于大型的民族節(jié)日活動、出嫁、踩歌堂等。
傳承從家傳局限到一計之能
心靈手巧的侗族女性,一針一線地在侗布上繡出來的侗族刺繡作品,其風格自然、樸素、大方。這樣的刺繡方式造就了侗族刺繡是集觀賞與實用于一體的工藝形式,繡品不僅圖案精美,而且具有極高的裝飾價值,其反復繡綴的工藝還能增加衣物的耐用度。
侗族刺繡中的精品當屬北侗盤軸滾邊繡,該繡種僅在錦屏縣的平秋、石引、黃門等北部侗族群體中流傳。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侗繡傳承人陳顯月介紹,“盤軸滾邊繡是純手工制作,歷經作模、打面漿、粘布、擬模、貼面、鑲邊和繡花等數(shù)十道工序,制作一件完整的盤軸滾邊繡精品往往要花一年左右的時間。”
實際上,侗家姑娘學刺繡是沒有專門老師的,憑借的是個人的模仿能力與悟性,以及勤問和勤練。侗族刺繡都是繡在侗家人自己制作的土布上,所以要想把侗繡繡好,布料也是關鍵,因此,侗家姑娘學織布的過程與中原地區(qū)不同,要從種植棉花開始,然后紡織棉紗,直至織成侗家粗布。
工藝精良的侗繡制品代表了侗族女性的創(chuàng)造才能和藝術才華,從前,侗族男子擇偶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女性在刺繡、染布和紡織方面的熟練技能。由于織繡技術與姑娘的出嫁機遇連在一起,織繡品是一種重要的愛情信物,因此那些古老的紡織工藝、風格和花紋也得以代代流傳下來。女兒出嫁時,母親要拿自己的侗錦、侗繡送給女兒,姑娘的同伴也要拿自己最好的織繡品贈給她,同樣,新娘也是以自己最好的侗錦、侗繡回贈女伴。待姑娘生下小孩打“三朝”時,做外婆的還要送上最精美的繡龍背帶和各式繡花童帽。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xiàn)如今,侗族(中大布料zd84.com中大布市)刺繡已經打破了“母傳女、婆傳媳”的家傳局限,刺繡藝人還盡可能地將自己的技能通過“心口相傳”的方式,傳授給周邊的婦女,讓更多當?shù)貗D女在傳承民族文化的同時,掌握一門謀生技能,不用外出打工,就可以在家中制作侗族服飾當作旅游產品銷售?梢哉f,此舉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一民間藝術面臨的后繼無人的困境。
侗繡傳說:相傳九寨侗鄉(xiāng)有一位侗家龍女為了與心上人共結連理,日夜將在娑羅樹下看到的花鳥、蟲魚、蝴蝶、葫蘆、藤枝曼葉圖案繡到方圓手帕上。現(xiàn)在平秋在繡花的時候,有一個特別習俗,就是每件刺繡最后總要刻意留幾針的空白,以示怎么繡也沒法繡到頭,據說是九寨侗女因為感念龍女在娑羅樹下繡花,追求美好姻緣的執(zhí)著毅力,把這個特殊的繡花習俗一代代傳承保留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