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中國棉花協(xié)會網站發(fā)布信息,稱“為了確保棉花的供給,滿足印度國內紡織行業(yè)的生產需求,在印度紡織部的支持下,印度國家棉花公司正在積極向印度政府以及財政部提出申請,擬建立總量約為250萬包(折42.5萬噸)的棉花儲備,以便在2012/13棉花年度開始前滿足本國紡織行業(yè)用棉需求”。
此事件表明印度控制棉花資源的意圖愈發(fā)明顯:3月1日我國上調2012年度棉花臨時收儲價格600元;3月5日印度決定立即暫停對外棉花出口;近日,印度又擬仿效中國進行棉花收儲。一連串事件反映出印度主動控制棉花資源儲備的意圖。
印度的做法合乎邏輯,旨在保證本國紡織工業(yè)的整體競爭力。
如我們在前期棉花系列報告四《全球棉花市場之大國博弈》中的判斷,政府行為的背后隱含著對全球低價棉花資源的爭奪和對本國紡織工業(yè)的支持,印度限制棉花出口及收儲棉花,雖然短期有損棉農利益,卻在保證棉花充足且廉價供應的基礎上,確保了本國紡織工業(yè)的整體競爭力。
中印兩國的政策走向將成為決定未來棉花價格走向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中國政府現(xiàn)已收儲國內、外棉花共計約400萬噸,占全球棉花總供給約15%,占國內棉花總需求約40%。這一龐大的收儲規(guī)模決定了中國擁有充足的籌碼來調控未來國內甚至全球棉花價格走向。
另一方面,印度加入低位爭奪棉花資源的行列中來,此行為本身帶有被動調控的色彩,因為如果現(xiàn)在坐視其本國低價棉流入國際市場(尤其是進入中國),未來棉價上漲后再被動從國際市場購回高價棉,則無疑是很愚蠢的行為。
總之,中、印政府對棉花市場的深度干預將有效減少全球棉花供給壓力,在需求相對穩(wěn)定的背景下,這也是我們判斷未來《棉價進入新上升周期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強》的重要依據(jù)。